新生儿输液外渗后,皮下或肌肉组织药物吸收取决于局部的血流灌注。早产儿及严重窒息、 低氧血症、周围循环差的患儿,局部血流灌注不足,药物皮下组织外渗后,吸收缓慢,易发生皮下坏死,首先表现为局部肿胀,起水泡,颜色变为紫红色,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,可以变为黑紫色,中 央出现坏死。因此,药物外渗后,早发现、早处理是防止皮下组织坏死的关键。
输液时,护士不但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,勤观察,勤巡视,观察时注意点滴是否通畅,回血情况, 不易用肉眼观察到的肿胀,可用手触摸或轻轻按 压针头处。还要做好对陪护人员的宣传工作,使之配合护理工作,教会家长如何观察和保护患儿 输液部位的技巧,及时发现有无输液外渗,以便早 发现、早处理。
对于机械因素引起的外渗,可采取适当约束, 如在温箱中的患儿,采用留置针或将患儿双袖口 用胶布包裹,使患儿双手无法接触穿刺部位,对于非温箱患儿,将患儿双手包于包被中采用对侧卧 位,即穿刺部位与卧位相反。对于已穿刺的静脉 可逆向穿刺即离心穿刺,由于头皮静脉无静脉瓣, 此种穿刺方法可避免重复穿刺未愈合而引起的外 渗现象。